漆艺作品
几经周折,沈福文终于找到了在中国早已失传的《髹饰录》手抄本,按照其中记载的工艺程序反复实验,并从日本博物馆借出馆藏的中国古代漆器和现代福州漆器研究。
在日本留学的时光,沈福文每天除了去研究所全面深入地研究和制作日本现代漆器以外,他又挖掘复兴中国古漆艺失传的诸多工艺。回国后,沈福文依然耕耘不止,他研究出几十种已经失传的古代漆艺技法,精心制作的“脱胎器花瓶”“双耳花瓶”“金鱼盘”及“二十四角脱胎大盘”和“敦煌图案漆艺”轰动全国艺坛。
“沈君欲复兴吾国漆艺,故专取材于中国图案,其杰作已在中国现代艺术上放光明。近更远赴敦煌,摇集吾国艺术全盛时代之图案七八十种,应用于漆器上,此为旷古所无之盛举,其璚皇典美丽,自不待言,此不独为沈君庆,尤当为中国美术前途贺也。”看过沈福文的作品后,一代大师徐悲鸿也不吝赞美之词,一句“为工艺美术事业的五百年来第一人”为沈福文注脚。
多次举办漆艺作品展览、将漆艺带入了中国高等教育、提出大规模整理民间工艺美术的建议……沈福文的大半辈子都在为复兴民间工艺美术奔走相告,他的漆器与张大千的国画和刘开渠的雕塑被赞誉为“成都三宝”。
虽然长期定居四川,但是沈福文对故土的深情不减。1988年夏,沈福文在夫人李德辉、儿子沈育英的支持下,将他珍藏多年,包括吴作人、李可染、关山月、李苦禅、黄胄、黄承玉、叶浅予、华君武、黄寿平、马识途、沈觐寿、丁仃等近现代书画名家在内的295幅书画作品,无偿赠给家乡漳州。漳州市人民政府为此开辟了“沈福文珍藏书画陈列馆”,聘任李德辉夫人为名誉馆长,一代宗师李可染亲笔题写馆名。1989年,他又将52幅书画名家的作品赠送给家乡诏安。
如今,恍如隔世。恰逢沈福文诞辰111周年,诏安县太平镇将兴建“沈福文纪念馆”,面朝点灯山,占地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900多平方米,总投资1200万元,是福建海西福文(客家)文化园的组成部分,而沈福文曾任院长的四川美术学院将提供艺术指导,届时有望重现大师风采。(吴楠 文/供图)
相关新闻
本网简介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联系我们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801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310450号 闽ICP备05033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