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新闻网 | 文化产业网首页 | 聚焦漳州 | 漳台文化 | 文化活动 | 文化人物 | 重点项目 | 特色街区 | 文化事业

悬钟古城——探寻悬钟古城与腊洲文化遗存

2018-01-02 21:53 稿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字体大小:

  •   悬钟石刻

      诏安悬钟古城分布有多处明清及民国时期石刻,有“漳州第二碑林”之誉。明嘉靖五年(1526年)三月,福建布政司参政、著名书法家蔡潮巡视悬钟千户所,在城内外题刻“望洋台”“君恩似海”“守在四裔”和《悬钟八景》诗等,留下多处珍贵的墨宝,其笔力雄浑,气势磅礴。“悬钟八景诗”石刻,面积约16平方米,端楷,小题字8厘米见方,诗文字4厘米见方,吟咏当时悬钟城及其附近的景物。因年久风化,标题和小题字尚可辨认,诗文小字已模糊不清。帝君庙后的果老山上存留着“青莲耸秀”“山城出色”“水绕玄城”等多处明代抗倭文官武将戍边时书题的摩崖石刻。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国民政府县长钟日兴仰念戚公功绩,在当年戚继光手迹的磐石上镌刻“胜利”隶书大字。

    “胜利”石刻

      祥麟古塔

      矗立于腊洲麒麟山巅的祥麟塔,是闽粤交界海域和海丝路上的重要航标之一。于清嘉庆三年(1798年)兴建,次年落成。由花岗石构筑而成的楼阁式石塔,高24.5米、基座边长24米,八角空心造。基座之上七层塔身,层层均置腰檐、开圆拱门。塔内有螺旋形石阶盘旋而上。首层正门镌刻“嘉庆三年三月俗旦,祥麟塔,知诏安县事鞠清美,教谕包梦魁,训导柯辂”;二层以上各有小门,东门刻“朝阳”,西门刻“挹晖”,南门刻“迎薰”,北门刻“拱辰”,第四层门面海还刻“气势凌霄汉,文章大海潮”字句,均系举人沈丹青所书。

    建于明嘉靖年间的祥麟塔

      清代至民国期间,祥麟塔因雷击、地震、台风,年久失修,后经爱国华侨捐资重修,古塔得以展现新颜。登上塔顶四望,诏安沿海七个洲屿,外有碧波万顷,内有山峦胜景,水光山色美不胜收,为诏安二十四景之一。清嘉庆六年(1801年)著名诏安诗人谢声鹤曾写道:“目断祥麟石塔边,渔庄蟹舍七洲连。江洲遥在蓼花岸,不识沔洲有紫烟。”赞扬“腊屿祥麟”胜景。

      1985年,经福建省文物考古队和厦门大学人类学系专家考古发现并确定该塔下面的东北坡山地,为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

      ☉黄辉全文/供图

    首页  上一页  [1]  [2] 
编辑:沈小琴【收藏此页

相关新闻

本网简介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联系我们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801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310450号 闽ICP备05033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