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新闻网 | 文化产业网首页 | 聚焦漳州 | 漳台文化 | 文化活动 | 文化人物 | 重点项目 | 特色街区 | 文化事业

唐代遗迹倒马城

2017-12-26 17:26 稿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字体大小:

  •   倒马城名字由来

      翠色千重包古堡,龙江一线下东海。倒马城位于九龙江下游角美镇铺透村北部,西距漳州城约50里,具有扼关带水、地险山雄的特殊地理环境,是著名的汉唐古道。城依山取势,逐级而建,中间地带高,南北较低,南面直通万松关,北面连长泰县天柱山,东西两侧是山高坡陡的石鸡山峰和西岩山峰。总占地面积26600平方米,南北各建筑一个石门,城内有练兵场、瞭望台,是一座防守严密的军事之地。据当地人王亚真介绍,原来,南门前有两匹石马一左一右:头因不敢再看石鸡而微微下垂,双眼看着脚下崎岖不平的道路,虽历经磨难,但并不以此自傲而昂首嘶鸣。马高约1.8米,身长近2.5米,采用青石材料雕刻,造型朴实谦虚。

      可惜两匹青石马于二十多年前丢失,城堡现在仅留残垣。虽然历史已成为陈迹,但却永远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对历史的追寻和人类本身的心灵皈依,使诸如倒马城这样的遗迹自然成为人们精神上的圣地。若能寻回倒马城昔日的荣光,一定会成为闽南秀丽河山中的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首任城主蔡德明

      蔡氏忠心,名显八方护百姓;德明雄才,功垂千载播闽南。随着时间的推移倒马城的辉煌早已“灰飞烟灭”,但是民间流传的许多传说、民谣将倒马城的过去支离破碎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使人们或多或少地了解这一遗址的沧桑经历。其中流传最广、最多的是有关倒马城首任城主的故事。正所谓:“身后是非谁管得,漫村听说蔡中郎”。

      蔡德明先为陈元光的护卫,后为镇守倒马城的城主,是陈元光政策的最忠实的支持者和执行者之一。他对畲族的反抗斗争,不是专事征战,而是刚柔并用,恩威并施。诚如同时代许天正诗中所云:“落剑惟戎首,游绳系胁从。”对于愿意归附的畲民,都进行安抚,还在经济上给予优待,如免其赋税徭役,帮助解决种子、农具的困难等,使百姓安居乐业。值得一提的是蔡德明鼓励各民族男女通婚。当时的情况是蔡德明的部下虽有家属随军南下,但仍然是男多女少,相反的“蛮獠”百姓在战争中男子多战死因而女多男少。由于蔡德明奉行民族融合政策,出现了:“男女生长通蕃息,五十八姓交为婚”的盛况。至今,角美妇女称老公为“老乌龟”“老不死”就是年轻的畲族老婆对年老的汉族老公的一种咒称,反映了汉畲通婚中年龄悬殊的现象。

    蔡新题写的家庙重修小引

      平生义德人间诵,身后何劳更立碑。蔡德明主要活动地区是倒马城,后来卜居龙邑之鸿山(原二十九都洪岱社,今角美镇洪岱社),建立蔡氏宗支,繁衍生息,后代子孙遍布海内外,蔡氏裔孙尊其为开漳蔡氏始祖。

      根据新加坡蔡氏后人保存的《蔡氏鸿山肇世系图谱》记载,第一世祖唐右卫将军蔡德明公讳彧——该谱只写至九世。七世祖朝泽,号南轩,广东安抚使;朝佐公,江西远使,九世祖文纪为蔡镇肇世祖;九世祖文烈,卜居沧州为沧州肇世祖。子舜进赘同安积善里后莲社大夫陈君礼家。该谱还记载,在鸿山(今角美镇洪岱村)有奉祀蔡德明的家庙一座。

      洪岱蔡氏家庙,又称济阳祖庙,位于角美镇洪岱村,始建于唐,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重修,1995年再重修。坐南朝北,二进三开间,悬山顶砖木结构,正中大门,两侧门东西相对,中有天井庑廊,建筑面积193平方米。正门上悬“蔡氏家庙”匾额。门前石阶三级,前有祭埕,埕前有泮池。内存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时任刑部右侍郎蔡新拜题《重修洪岱祖祠小引》石碑一通及从新加坡传回的《蔡氏鸿山肇世世纪》族谱复印件一份。还有二十八世孙沧州房侨孙依仁拜题祠堂对联一副:“济阳衍派,上溯周姖分固始;鸿山发迹,遐思祖泽启清漳”。闽南济阳堂联谊会于1995年定该祠为漳州蔡氏总祠堂。祠内塑蔡叔度、蔡允恭、蔡德轩、蔡德明、蔡新五位祖宗神像,派下分成四片区,每年冬至前四天分别到该庙祭祖朝拜。现洪岱蔡氏家庙已经成为台湾蔡氏乡亲和旅外蔡氏乡亲寻根认祖的地标,每年参祭人数众多。1997年被龙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为第四批市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因福厦铁路建设需要,洪岱蔡氏家庙被征拆,现正在筹备就近重建。

      积善荫子孙,作恶绝五伦。如今,在倒马城不远处依然完好无损地保存着蔡德明将军的陵墓。蔡德明将军陵墓,位于今角美镇铺透村,始建于唐初,历代皆有重修,坐西向东,前朝九龙江水,后靠天柱山,占地面积3366平方米,墓穴面积66平方米,龟背形墓丘面阔16米,进深18米,三合土构造,墓室封门墙及两护墙均为石砌成。墓前有三埕和神道,竖有石碑一通,前面题“唐开漳始祖德明蔡公墓道”,背面刻有蔡新拜题的《重修洪岱祖祠小引》 。

      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朝廷荫封蔡德明为昭德将军,并在蔡德明将军陵园举行追封仪式。据传,在仪式上演奏的“祝捷鼓吹”(当地人称它为“大鼓吹”),至今仍然在角美一带传播。今已71岁高龄的铺透村村民陈怀育还能原汁原味地用闽南语演唱《漫天来》《鬼头湾》《柳青莲》《青莲游》等大鼓吹鼓乐。

      精忠凝古柏,敬瞻蔡氏将军,顶天立地;热血沃新花,喜看中华盛世,万紫千红。走出倒马城,置身于“以为是当年古战场,如今却成为热闹商市”的街道,不禁思绪万千:蔡德明在倒马城虽未留下什么遗迹,但他促进民族融合、保境安民的历史贡献如祥瑞之气,升腾缭绕,亘古不散,一直被后人所称颂,成为一座无形的丰碑。 ☉陈忠杰文/图

    首页  上一页  [1]  [2] 
编辑:沈小琴【收藏此页

相关新闻

本网简介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联系我们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801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310450号 闽ICP备05033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