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带来的现场演绎诙谐逗趣
漳州新闻网讯(漳州融媒记者 沈小琴 通讯员 蓝毅辉 洪雅君 杨伟强 文/图)7月5日,“从艺百年·传唱两岸”——纪念歌仔戏一代宗师邵江海文化雅集活动在龙海区闽南文化展示交流中心举办。省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林晓峰,省闽南文化研究会荣誉指导、市人大常委会一级巡视员李珊珊出席。
活动现场,来自海峡两岸的戏曲名家、文化学者与歌仔戏艺术爱好者齐聚一堂,以经典展演、互动交流等多元形式,致敬邵江海先生对歌仔戏艺术的卓越贡献。
演出现场,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带来的《邵江海——杂菜汤》诙谐逗趣;漳浦县竹马戏(芗剧)传承保护中心带来的《桃花搭渡》,则展现了竹马戏的独特韵味;漳州市歌仔戏(芗剧)传承保护中心演绎的《讨学钱》以诙谐生动的表演赢得阵阵喝彩。此外,来自台湾的廖琼枝歌仔戏文教基金会暨台湾薪传歌仔戏团带来经典剧目《益春留伞》,细腻婉转的唱腔和精湛的表演,让观众领略到两岸歌仔戏同根同源的艺术魅力。活动期间,两岸歌仔戏研究学者与表演艺术家还围绕邵江海艺术成就、歌仔戏传承创新等议题展开交流。
本次活动由省闽南文化研究会、市台联、龙海区委宣传部主办,旨在以歌仔戏为文化纽带,为两岸歌仔戏文化搭建交流互鉴桥梁,深化两岸中华文化认同,增进同胞情谊,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
相关链接
歌仔戏起源于漳州锦歌,成型于台湾宜兰,是全国三百多个剧种当中唯一由海峡两岸共同孕育的“姐妹花”剧种。龙海是锦歌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早在明清时期就已形成锦歌活动中心。
邵江海生于龙海,是芗剧主要创始人,被两岸歌仔戏艺人称为一代宗师。20世纪30年代,他创新性地以锦歌为基础创作杂碎调,推出《李妙惠》等经典剧目,推动闽南改良戏(后称芗剧)发展。1948年,该曲调经南靖“都马班”传入台湾,演变为重要曲调之一都马调,成就了两岸戏曲交融的典范。
相关新闻
本网简介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联系我们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801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310450号 闽ICP备05033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