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新闻网 | 文化产业网首页 | 聚焦漳州 | 漳台文化 | 文化活动 | 文化人物 | 重点项目 | 特色街区 | 文化事业

漳州:智慧气象,催生发展新效能

2025-06-30 17:40 稿源:漳州新闻网 【字体大小:

  •   漳州新闻网讯(郑斯楠 郑尔妮 李长顺)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南靖土楼的晨雾,负氧离子检测仪上的数字不断跳动;在东山马銮湾的金色沙滩边,实景摄像头正将绚丽晚霞实时传送到游客手机端……如今的漳州,气象服务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深度融入康养产业的肌理。

      近年来,市气象部门在省气象“科技帮帮团”专家的助力下,充分挖掘气候资源潜力,优化完善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产业链条,提升气象服务旅游康养能力,做好气候生态资源开发利用文章,推动气象服务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

      绿水青山 气象添彩

      漳州地处北纬24度黄金气候生态带,年平均气温21.4℃,森林覆盖率超63%,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为康养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市气象局锚定“生态+”发展战略,通过系统的气象康养资源普查,将气候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以前只知道家乡环境好,但没想到气象资源能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文旅资源。”南靖土楼景区的民宿经营者林先生感慨道,南靖获评“中国天然氧吧”后,又多了一块文旅“金字招牌”,吸引了更多游客慕名而来。

      目前,漳州已累计创建2个中国天然氧吧、1个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1个气象研学营地、1个气候康养旅居地、2个避暑消夏好去处、13个“清新福建 气候福地”,形成了层次丰富、特色鲜明的气候生态品牌矩阵。

      文旅产业 气象护航

      漫步在南靖县云水谣古镇,古朴的风貌与现代气息交融;驻足于南靖县南坑咖啡园,感受闽台文化深度融合的独特韵味……游客们领略美好风景的背后,离不开智慧气象的加持。

      “现在打开手机就能看到景区的负氧离子含量和紫外线指数等指标,带孩子出游心里更有底了!”来自厦门的游客王玲点赞道。

      市气象部门的专家们通过解剖式调研深入田间地头,问需求、出实招,量身定制“气象+旅游+农业”融合的技术服务方案。目前,全市有8个旅游景区披上“智慧气象”新装。在南靖土楼、诏安九侯山等景区,旅游气象站点实时监测大气负氧离子、紫外线辐射等健康指标,为游客出行提供精准健康指南;东山马銮湾、南靖南坑镇等地布设的实景监测设备,不仅能捕捉到晚霞、星空等绝美景观,更通过气象景观预报,让游客提前领略自然之美,推动旅游体验从“随机邂逅”向“精准预见”升级……

      特色农业 气象守护

      “以前最怕天气突变影响收成,如今气象部门常态化提供气象服务和种植建议,我们种植的青枣每亩可采收5000公斤,产量提高了一半以上。还拿到了气候品质认证,销售单价提高了20%。”在漳浦县石榴镇,有着近二十年种植经验的果农许智平笑逐颜开地说道。

      近年来,市气象部门积极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深入开展特色果树农业气象服务指标研究与气候品质认证技术攻关,打造“漳州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本地化应用场景。

      如今,漳州已开展青枣、枇杷、百香果、蜜柚、灵芝等5个特色农产品获得气候品质认证,23个基地获“气候优质农产品”授牌,认证贴标超78万枚。这些我市各县区的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已利用气象数据实现点对点精准推送,并通过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为每一份农产品赋予动态“气候身份证”,让“靠天吃饭”转变为“知天而作”,助力农产品实现从“种得好”向“卖得好”的华丽转身。

      未来,市气象部门将在省气象“科技帮帮团”的助力下,将以更精准的科技服务、更丰富的产品供给、更完善的价值转化机制,持续擦亮气候生态品牌,为地方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气象力量。

     

编辑:吴颖芳【收藏此页

相关新闻

本网简介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联系我们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801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310450号 闽ICP备05033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