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摇摇晃晃,在深山密林间穿梭,两旁树木间距的变化,说明这一路已是渐走渐窄,同样,也是渐走渐陡。
要去的地方,叫下垅。
作为一个华安人,这个地名我并不陌生,但它的地理位置我是毫无概念的。百度地图上显示,下垅隶属华安县马坑乡,位于南靖、漳平、华安三县的交界处,山高路远,群山连绵,在早些年里交通十分不便,作为生活居住地,这是劣势,但作为革命据点,这里却是上好的选择。
村子的原名叫霞垅,源起于清朝康熙己末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一个古朴宁静的古村落。村里遍种一种中药材,名为绞股蓝,俗称七叶胆。七瓣小绿叶为完整一片,团结一致向心生长,叶片呈波齿状,略有细毛,根茎细弱卷曲,却容易攀藤,仿佛一伸懒腰就又蔓延了一大片。
德英堂就在一大片绞股蓝地边上。
门上的铁锁刻着镂空的八卦形状,锈得发黑发黄,门把早已不知丢失在哪个年月。推开木质的大门,历史尘封的气息散发开来,檐上绘着文武世家的壁画,燕尾脊的屋角透出沧桑的质感,层叠的瓦片上覆盖着青黄色的苔藓,天井里的鹅卵石高低不一,许多石缝间长出翠绿的杂草,石条上满覆的青苔诉说着久无人居的萧瑟。
护厝的厨房背面便藏着时光的秘密,两行黑色繁体字赫然写于土黄色的墙上,“華安縣霞垅蘇維埃政府”,重新糊过的泥沙浆遮挡了部分文字,但是依然可以清晰地辨认出来,墙上开了个后窗,偶有厨房的炊烟和饭菜的香味飘出来。现实的场景与历史的痕迹夹杂在一起,令人有些恍惚,分不清这一刻是现在还是过去。
下垅村36号——这是德英堂的地理坐标,但却不是它的全部,那段88年前的往事令这座房子有了特殊的意义。
1929年九月,桂花正芳香,朱德率领中央红军攻克了漳平县永福乡,帮助成立永福乡苏维埃政府和农民武装赤卫队。红军的布告贴满了永福乡,很快,星星之火便绵延到了毗邻永福乡的下垅。这一年的十月底,闽西特委派出洪锡麟和永福区委委员陈志科到马坑乡下垅村一带开展革命活动。他们以小商贩做掩护,进驻下垅村,一边卖小商品,一边暗地里发动群众,宣传“最贫苦的农民要联合起来”的革命道理,很快得到了贫苦农民的拥护。经过一段时间的秘密活动和筹备,发展了李友理、李朝通、李水金、李庆林等4名中共党员。同一时期,东河区苏指派永福总区苏维埃政府主席陈元兴等人到华安赤溪、银河等村庄开展革命活动,广泛发动群众打土豪。此后,华安下垅、马坑、和春、文华、高安、高石等地均有闽西党组织派人前来活动。
下垅从这一刻开始,逐渐走上属于它的革命历史舞台。
红军进漳前后一个多月,是华安区、乡苏维埃政府建立的鼎盛时期。西部、北部的区苏、乡苏或革委会得到全面恢复与发展,南河区苏、东河区苏所辖乡苏进一步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活动,苏区范围得以恢复与扩大,遍及马坑、高安、高车、华丰、湖林等许多乡镇。迎富还开设了列宁小学,马坑和南靖和溪等地的适龄儿童普遍进入列宁小学学习,接受义务教育,根据地的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就在华安革命活动取得全面进展的时候,下垅苏维埃政府却遭受了严重打击。
党史资料中记载,1932年10月,驻南靖和溪的反动民团100多人纠合下垅被打倒的土豪劣绅围剿下垅苏维埃政府。由于叛徒的出卖,李友理、李朝通等人被捕,其他赤卫队员四处躲避,该组织遭到破坏。李友理受到民团的严刑拷打,在南靖县和溪乡圩场惨遭开膛剖腹,壮烈牺牲。人们怀着悲愤的心情,把苏维埃政府的旗帜、印章以及枪支、大刀和头盔分别埋到山上的大石头下或大樟树下。
下垅苏维埃组织遭受破坏的细节是模糊的,村里的老人们大多说不清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它就像是蒙尘的往事,影影绰绰。
从下垅村往北走二十公里,是漳平市永福镇,下垅村红色记忆的源头就在这里。现在,路旁是秀美迤逦的风景,有清澈巨大的人工湖,迤迤然开放的荷花群,还有一大片栽种在茶园间的樱花园。
清风拂面,往事如烟,历史的片段仿佛就在昨天。
我又一次来到下垅。
这一次天下起了雨,令德英堂有了一丝庄严的气质。房子背后的竹子被风吹得摇摇晃晃,竹叶儿沙沙地响,雨滴竖直地从瓦片上滴落下来,打湿了天井中被青苔覆盖的鹅卵石,此刻,空无一人的德英堂令人肃然起敬。
站在下着雨的德英堂里,我突然想起华安县博物馆中陈列着的那生了锈略有些残缺的大刀、头盔和鸟铳,那是下垅赤卫队在成立短短的两年间留下的最为有力的见证。
我突然明白,或许对于历史来说,追究细节已没有那么重要,铭记与怀念或许是作为后人更好的一种方式。
下垅所在的马坑乡,现在以拥有漫山遍野的映山红而闻名,每年的五月,正是映山红花开的盛季,成片山林火红鲜艳,像遍插的红旗,也像不熄的火炬,花儿蓬勃盛放,坚定地告诉世人,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一片曾经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土地,一片充满澎湃热血与不屈精神的土地。(许燕妮)
相关新闻
本网简介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联系我们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801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310450号 闽ICP备05033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