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从故乡的小河起航,天空的忧伤如此辽阔,掠过树梢的风扯下一片诗意的乡愁,别在我的胸襟。
伴随着时代的脚步,人们纷纷迁徙进成长空间大的城市,乡村日渐消瘦,但故乡给予我们的精神是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放不下。不回故乡的时候,我常常在文字里寻找故乡的影子。
这个暑假,我终于学会独自开车,我迫不及待像一只候鸟,想投进故乡的怀抱。当车子沿着平坦宽阔的马路经过云洞岩、龙文塔,过西溪桥上同城大道时,一路风景如画,大道畅通,如蜗牛般慢行的我从城市的最西侧开回几十公里外东边的故乡也才五十分钟。不禁心潮起伏,想想从前读书的岁月,姐姐要先骑自行车载我行三公里过中港大桥到南港的西良码头,牵着自行车乘船到对岸的石码,再载我到车站去搭车到漳州城。常常是一路颠簸,还有头晕呕吐的现象。而今,交通多么便利。路是见证故乡变化的第一站。
我的家住在镇上,也是在浒茂岛上。从中港大桥下来就有一条公路直通到岛的最那边。岛的一侧还有一条渠道公路,因路边就是渠道得名。小时候都是土路,我还常赤脚在路上玩耍,和小伙伴去镇上医院门口的花圃里偷摘栀子花,到野外挖地瓜,看鸭子戏水。不过下雨的时候可是泥泞不堪,父亲骑车从城里回来,自行车总是满身烂泥,父亲的裤角也都沾满泥巴。父亲常常要把车子架在院子里,用长长的水管从屋子里接水出来冲车,然后再把车牵进堂屋,打开风扇吹风。后来土路变成了水泥路,父亲回来时,速度快很多,而且常常只需在门前的石槛上轻轻地把车子抬起然后放下,如此几次就能把灰尘掸掉。父亲常笑眯眯地说:“路好就是好啊!”
我们老家的同学凑在一起,聊的都是童年的回忆,我家的大桑树,妙家庵前角落的东城门,香家的“食母生”药片,贵家的菜园,羡家的鸭母棚……有一天,不知谁突然喊起来说:“喂,你小时候捡过猪粪,卖过冰棍,难怪现在自己当老板,原来是小时候就有经济头脑了。”我们不约而同地笑起来,一下子都回到那个年代。的确,那时村里路上的环境可不好,常可见猪呀狗的在路上“哼哼”“汪汪”。那时的猪粪很值钱,可以做肥料。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猪粪篮,连小朋友一有空就提着猪粪篮出去捡猪粪。捡的人越来越多,有的还划分地盘,更好笑的是,还有人跟在猪后面,就等着猪下粪便呢!有时要跟着走过一条村道才会等到。这可成了村里一道独特的风景。因为捡猪粪,村里人吵架的还真有!
这次回去,父亲陪我到村里转了一圈。村里大大小小的路全变成了水泥路,而且四通八达。路上十分干净,原来的臭水沟填起来了。听父亲说,村里的环境都有整治过,每天都有清洁工打扫,有固定的垃圾桶,还新建了几间公共厕所,漂亮又干净。沿江的路江风习习。父亲和母亲常常早晨的时候出来散步,空气清新,一路上还会碰到很多乡亲邻里,感觉特别亲切。父亲和母亲是夏天回来住的,住得都舍不得回城里了。我注意到路两旁原来的矮平房几乎都换成了瓷砖楼房,在阳光的照耀下亮堂堂的。只有一些祖厝还保留着原来的面貌,但看得出有的已有修整保护。不变的是房前屋后依然有很多石条和石埕。经过我的小学时,我看到操场上长草了,父亲说这个地方太小了,小学搬出去村口了,那里原来是田野,现在已是村上房屋最新的繁华地带了。新学校还建起一座少年宫,校园环境很美,教育质量也很好,好像还是书法基地校呢!说着说着我们经过一个石埕,正是傍晚,穿堂风正涌起的时候,屋前石条上的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奶奶突然站起来,叫了父亲的名字。父亲高兴地和她聊起来,原来是我们从前的邻居,多年不见。他们聊起她家里的情况,说到她的孩辈,孙辈,她可开心啦,说都很有成就。岁月的风霜写在他们的脸上,如同东城门的老榕树,坐看云起云落。
东城门是村里的一个文物保护点。城门上榕树的根交缠错落,诉说着城门古老的历史。城门边上就有一条小河流。曾经是人们洗洗刷刷,孩子们戏水嬉戏的好地方。后来随着村里一些作坊、工厂的兴起,河流被污染,几度欲成一条臭水沟。如今,通过有关部门的呼吁以及村民们的努力,小河恢复了碧水如洗的面貌。水面上座座小桥,岸边垂柳依依,再加上蓝天白云的倒影,这不是我梦里的水乡吗?
桥的变化也是乡村变化的见证。在还没有中港大桥之前,江上架着一座渠道桥,因为外表黑黑的,故人们都称之为“乌桥”。它可是我们通往县城的便利通道,不过却极其考验人们的车技。桥上宽约一米,仅容得下来回两辆自行车。所以刚学会骑车的人和胆小的女孩一上桥总会心惊胆战,仿佛通过什么天堑。在我们读初中的时候,建起了中港大桥,我们还曾在老师的带领下来量过桥,就为了写篇桥的作文。后来,离中港桥几公里远的地方又建了一座新桥。这趟回去,中港大桥刚刚又修整好,崭新的桥面,美观的桥身,这不是美丽乡村的一个影子吗?
我对故乡的情感,透过那些遥远的记忆,随着母亲河九龙江流过我最不懂乡愁的年华,流过故乡的码头,流成一本厚重的书页。而我不再满足在书页中思念故乡,想象故乡,我开始在纸上书写心中的故乡,记忆中的依恋慢慢鲜活,渐渐清晰。也许这是游子为故乡留下的一点东西,是对故乡哺育我的一种回报吧。(林艳)
相关新闻
本网简介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联系我们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801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310450号 闽ICP备05033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