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新闻网 | 文化产业网首页 | 聚焦漳州 | 漳台文化 | 文化活动 | 文化人物 | 重点项目 | 特色街区 | 文化事业

番石榴飘香

2018-09-03 16:27 稿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字体大小:

  •   ▱李秀碧

      在我的记忆中,儿时老家房屋的门口种满了番石榴,而且品种繁多。成熟的果实有球形、椭圆形、卵圆形和洋梨形;果肉的颜色有白色、黄色、红色。我懂事的时候,它们已蔚然成林,枝繁叶茂。每到夏天,树上结满了累累的果实。月光如练,凉风习习,树上的硕果飘香四溢,很是惹人。

      番石榴俗称芭乐或拔子,属乔木果树,高达十多米,树皮灰色平滑,叶子的上面粗糙,下面有毛,呈长圆形或椭圆形。果肉柔软细嫩,香甜清脆。

      最近平湖西路在修建,每每上下班,我都要绕道经过立交桥。九十年代末,因为建设了立交桥,我家的老屋也被征迁了三分之一。它就像一位耄耋老人一样孤零零地伫立于立交桥的身边。经年累月,又常年未修,房屋更显老态龙钟,斑驳沧桑。房子的四周杂草丛生,一些不知名的小草也顺便占据了优势,爬上屋顶,肆意生长;甚至,有的墙壁上的石灰也已剥落,好像被大火烧伤似的,脱了一层皮,露出一块块的伤口。唯有大门前的一棵番石榴,岁月的利刀没有在她身上刻下丝毫的斑痕。结满了累累果实的树枝在风中摇曳着,露出欢乐的笑容。

      这样的一幕不禁勾起了我久远的回忆。往事如烟,她就像一部经典电影在我的脑海里闪现。

      七十年代初期,我和孪生姐姐刚四五岁,就要担起看护番石榴的任务。挂满枝头的果实成熟后,为了防别人偷摘,我们还是要日夜守护着。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比较贫困,物资比较匮乏,没有什么东西可吃,番石榴就是一种上好的水果了。它不仅是很好吃的水果,也是餐桌上香喷喷的一道菜。将它清洗干净,用刀切成一块一块,并撒上一点盐,配着米饭吃,味美香甜,清脆可口。更何况,一斤番石榴可以卖到一毛或两毛的好价钱呢。

      白天,大人们都出门干农活,我们姐妹俩就要分工看护着番石榴,你在这边,我在那边。晚上,看护番石榴的任务就落在父亲或大哥他们的肩上,但往往我们还是要陪着父亲或哥哥在树底下搭床铺睡觉。月朗星稀的夜晚,父亲会跟我们讲牛郎织女的故事。看着一颗颗的星星挂在浩瀚的天穹里,闪着发亮的眼睛,我和姐姐一边数着,一边争论着哪颗是牛郎,哪颗是织女……

      一日,我和姐姐跑到邻居家玩。不知几时,我家的一棵番石榴被邻村的农民偷摘了,他们甚至故意折断了一根大树桠。看着伤痕累累的番石榴树,我和姐姐吓得跑到亲戚家躲着,怕挨打,不敢回去吃饭。最终,我们还是被母亲七哄八骗地带回家了。母亲许诺着不打我们,但一回到家里,还是遭受她的狠打。记得当时,母亲把我们绑在一棵番石榴树上,用枝条猛打。她打完后,还不解气,又把我们关进了羊圈里,不给饭吃。后来,邻居的大妈帮忙求情,我们才被“释放”出来。长大后,我与母亲聊起这件“惨痛”的事情,她眯起眼睛笑着说:“在那个年代,孩子多,生活又困苦,孩子不听话,经常挨父母打是一件平常事。”听了母亲这番话,我片刻无语,哑然失笑。光阴荏苒,儿时的往事,现在还记忆犹新。每当想起,一阵阵酸涩的苦楚不禁在我心头回荡。

      圩日是那时人们交易物品的时间。番石榴的果实成熟了,采摘与兜售水果是我家最欢乐的时光。每逢赶集的日子,我家老少都要分工采摘。天蒙蒙亮,我们早早起了床。哥哥和姐姐们就像猴子一样爬到树梢上采摘已成熟的果实,我和孪生姐姐要负责在树底下捡番石榴。当露出鱼肚子白的天空时,大姐和二姐便挑着一箩筐的番石榴赶到集市上摆地摊。让我们全家人更为喜悦的是那一粒粒身上还挂着晶莹剔透的露珠的番石榴,被人们争先购走。那时候,一斤番石榴可以卖到五分、八分,或者一毛钱。

      随着年龄的渐长,我和孪生姐姐也要跟着三姐到集市上兜售番石榴。记得那时候,华安县城只有一条窄窄的街道,两边林立着土木结构的两层楼的门店。店里有卖布匹,有卖瓷器,也有卖农副产品……我和姐姐们找好位置,就随便蹲在熙熙攘攘的街市上卖着番石榴。因年龄较小,又不懂得看称子,往往是多了斤两给买家们,但当我们数着一毛两毛的人民币时,心里还是涌起阵阵的欢快之情。

      如今,水果众多,人们的生活水平相对提高,挑选着各自喜好的水果,对比着它们的功效和作用,像莲雾、山竹、猕猴桃、樱桃、榴莲等在现今都备受人们的青睐。当然,默默无闻、其貌不扬的番石榴,已不再那样惹人喜欢,但它内在的价值以及清脆可口的香味,还是令人垂涎三尺。

      不是么?虽历经时代的变迁,番石榴就如我家古朴的老房子一样,永远散发着一股迷人的幽香。

编辑:沈小琴【收藏此页

相关新闻

本网简介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联系我们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801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310450号 闽ICP备05033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