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新闻网 | 文化产业网首页 | 聚焦漳州 | 漳台文化 | 文化活动 | 文化人物 | 重点项目 | 特色街区 | 文化事业

浦南开漳文化史迹踏查

2018-05-22 22:27 稿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字体大小:

  •   浦南镇吴浦村石鼓山陈元光陵园

      溪园村龙峙山林孔著墓

      渡东村虎形山李伯瑶墓

      诗朋村樟公树许天正墓

      松洲书院

      供奉有陈元光的杏苑村鳌楼宫

      五叠石“唐开漳陈将军墓记”摩崖石刻

      浦南镇鳌浦村五叠石

      碧波荡漾的北溪水,醉人的田园风光,沧桑的祠堂宗庙,奇巧的五叠石,年代久远的开漳先贤墓葬。位于漳州市芗城区北部的浦南镇,是一处自然风光与文化内涵丰富的古镇,散布在各村落的开漳文化史迹,历史积淀丰厚,更是浦南文化旅游的亮点。本文梳理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开漳文化遗址,以期作为漳人亲近自然,寻幽访古,缅怀先人的一个好去处。

      陈元光陵园位于浦南镇吴浦村石鼓山。陵园依山而建,墓前立有华表、石羊、石狮和石马、翁仲,墓碑题“唐开漳陈将军墓”;墓周树木参天,郁郁葱葱。据说墓前的华表、石羊为原构件,而石马、翁仲由原清黄梧墓移来。

      同属浦南镇的何厝村石狗山也有一座陈元光墓,墓碑碑文镌“清宣统辛亥桂月唐世守漳州市威惠圣王陈公墓合族裔孙重立石”。与石鼓山陈元光将军墓一样,石狗山陈元光墓都有相关文献记载为依据。除此之外,陈元光墓还有多处疑冢。

      陈元光为开发漳州贡献了毕生精力,为唐王朝开疆拓土立下卓著功勋,被称为“开漳第一人”,地方百姓奉他为“开漳圣王”。随着漳人向外迁徙,圣王信仰传播至闽台粤浙及东南亚各地。

      五叠石摩崖石刻位于浦南镇鳌浦村,石刻有两处,一为《万历苏坑堤纪事碑》;二为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漳浦人蔡世远撰写的《唐开漳陈将军墓记》。

      《唐开漳陈将军墓记》字体为楷书,内容是:“公讳元光,谥文惠,开漳惠民,历代累封侯。王原葬云霄大峙原,贞元二年从州治奉敕移葬此山,岁久墓旁居民侵地种园,坟脑仅存其半,于是乡绅士庶呈官示禁,鸠金修坟。呜呼,叔子流风,尚存残碣,召伯遗爱,勿剪甘棠,嗟我后人,毋伤斯冢。康熙戊戌岁腊月翰林院庶吉士蔡世远记。”

      题刻人蔡世远(1681~1734),字闻之,号梁村。清漳浦县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进士,选庶吉士。雍正元年(1723年)被特诏入京授编修,入直尚书房辅导诸皇子。后官至内阁学士、礼部侍郎。他文学造诣深厚,一生著述甚丰。有《二希堂文集》十二卷,《四库总目》《鳌峰学约》及《朱子家礼辑要》等传世。

      松洲书院位于浦南镇松洲村。据称书院创立于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年),为“开漳圣王”陈元光之子陈珦所创建,有“八闽第一书院”之称。

      松洲书院是一处庙、学合一的建筑,中殿为主祀陈元光的威惠庙,庙后为学堂,形成“庙堂兼书院”“前庙后学”的格局。整个书院占地面积约15亩,规模宏大,气势不凡。书院内设有书舍、厅堂、跑马场等,既可作为教学,又可用于习武之用。

      清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军入漳时,松洲书院毁于兵燹,后经重建。1949年后,松洲书院曾作为粮食仓库使用,“文革”期间书院破坏严重,今正在重修之中。

      李伯瑶墓位于浦南镇渡东村虎形山,今墓葬为1998年重修,墓碑镌有“陇西大唐卫国公辅胜将军李公墓”字样。据称原李伯瑶墓碑与石鼓山的陈元光墓碑相似。

      渡东旧称水东,村落背靠群山,前临九龙江北溪,风景秀丽,地理位置优越。渡东为李氏聚居村,为南李一脉,开漳第一战将李伯瑶之后,开基祖系李伯瑶十七世孙李怀义的七世孙李元勋。

      李伯瑶,又称辅胜将军、辅胜公、李辅胜爷。唐总章元年(668年),漳潮啸乱,岭南行军总管陈政奉旨平叛,李伯瑶为前部先锋,队伍行至九龙江时,遭遇“蛮獠”阻击,李伯瑶足智多谋,勇敢善战,连平数寨,鹅头山娘子洞一役,功居第一。建州后,陈元光以伯瑶有干略,上表荐为州司马。李伯瑶卒后漳人立庙祀之,并配祀于开漳圣王庙中。宋绍兴年间赠封为“威武辅胜上将军”。李伯瑶后裔遍布闽南及台湾和东南亚等地。

      许天正墓位于浦南镇诗朋村樟公树,旧称香州马栏桥头。诗朋古称“诗坪”,辖诗朋、土楼两个自然村,均为开漳林孔著后裔村落。村中有开漳儒将许天正墓,清平台大将许凤曾重修,原墓碑镌写“许先生之墓”五个字。今墓葬为当代重修,墓前立一对望柱。许天正墓边有樟公庵,内供奉有许天正神像。

      许天正(649~718),字允心,号云峰,唐豫州汝阳(今河南汝南)人,出身于书香世家,是蜀汉名臣许靖的第十四代孙。许天正幼好学,又喜军事,精研孙吴兵法和历代兵家之术。总章二年(669年)随陈政入闽,任泉、漳团练使,赠殿前太尉,官至宣威将军。许天正为漳南许氏开基始祖。

      林孔著墓位于浦南镇溪园村龙峙山,占地面积700多平方米,原墓碑是由三块花岗岩组成的半月形状。陵墓坐庚向甲,穴名“渴马饮泉”,又名“飞凤衔书”。1957年龙峙山大量开采基建用石,孔著墓被毁。1996年4月重修。

      溪园古称环溪、溪环、香洲,为孔著林派下的重要袓源地,开基于唐贞元二年(786年)。今溪园村由溪园、蚵(蚝)边、东山3个自然村组成,均为林姓聚居村。溪园村有林氏宗祠“崇本堂”以及香州桥、奇富庵等古迹。

      林孔著(642~722),字秉序,谥鼎峙,河南光州固始县人,生于唐贞观十六年(642年)。唐贞观间任长史。总章二年(669年)林孔著随陈政入漳平蛮,孔著足智多谋,在平定“蛮獠啸乱”的军事中屡立战功,受封军职校尉、军咨祭酒等。漳州建置后,林孔著“卜居西安”,西安位于柳营江,为今角美镇吴宅村一带,唐开元十年(722年)五月廿一日,林孔著去世后葬于此。宋绍兴三年(1133年),林孔著墓迁葬于今址。

      浦南开漳文化史迹以松州堡的陈元光陵墓为主轴,周边遍布许天正、李伯瑶、林孔著墓以及北溪江岸对面今属华安县丰山乡碧溪村的马仁墓、宋用墓等开漳将官墓葬群;史料记载,陈元光配偶洎夫人种氏陪葬于松州堡高坡山,其孙陈酆墓葬于福林村,曾孙陈谟墓葬松州堡水西山。此外,周边村庄还有许多供奉陈元光神像的寺庙,形成开漳文化信仰的崇拜体。浦南这种开漳信仰文化聚落的形成,是值得加以深入研究的文化课题。(林南中 文/图)

编辑:沈小琴【收藏此页

相关新闻

本网简介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联系我们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801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310450号 闽ICP备05033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