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华为水仙花造型
一般来说,春节过后,水仙花花农就不忙了。可是,因为中山公园要举办年宵花展,水仙花产地之一的九湖镇大梅溪村担负水仙花展示区布展,年已70岁、“退居二线”的黄永华也投身水仙花雕刻队伍中,忙得热火朝天。
更为重要的是,近年来,漳州市践行“生态+”发展理念,规划建设水仙花特色小镇、水仙花海公园等项目,推进漳州水仙花产业振兴。黄永华也想出一份力,考虑到水仙花雕刻手艺的传承,他计划兴办一所水仙花雕刻学校。为此,他也在工地上督导着。
被授予“中国水仙花雕刻师”的黄永华,虽身体二级残疾,但他依然靠着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闯出了自己的非凡人生。七岁时,他因发高烧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萎缩。之后,他靠双手撑着两把小竹椅代替双脚,艰难行走上学。起初,用竹椅走路的他一会儿就摔倒,从家到学校的短短300米,他至少得花上近半个小时。小学毕业后,因中学离家路途较远,他只好辍学在家。
为了不做家里的“寄生虫”,黄永华决定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自学水仙花雕刻技术。原来,水仙花花期一到,花农们非常忙,根本没有时间理会他。于是,他除了多看他人雕刻之外,还找来有关的雕刻书籍,照着课本一步一步学习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整整三年的时光,他咬牙坚持着,凭着自己的努力掌握了水仙花的雕刻技术。之后,他参加了各类水仙花雕刻比赛,从最初的优秀奖、三等奖、二等奖,一直到后来的一等奖,获奖证书挂得满墙都是。1998年,他被授予“中国水仙花雕刻师”称号。1999年,黄永华在漳州市区开了一家永泰花卉店,这是漳州市区第一家水仙花门店。由于他雕刻的水仙花,开花不变形,造型多样,非常美观,受到群众的喜爱。十几年来,花卉店在漳州的名气越来越大,也积累了一大批回头客。
每年花期,黄永华不需要出去跑市场,就能卖出三四万粒水仙花,其中,经他亲手雕刻的就有一两万颗。更让人对这位残疾人士刮目相看的是,他不光用水仙花雕刻养活自己,盖起了大房子。二十多年来,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播现场桌子上摆放的水仙花,有他的杰作。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庆典,他和另外两位水仙花雕刻师,一起受邀赴港澳展示水仙花雕刻技艺。
和水仙花相伴的近60年时间里,黄永华将水仙花看做自己的“儿女”,饱含感情。使用了几十年的水仙花雕刻工具——一把铁制双头雕刻刀,他总是随身携带。黄永华说,用了这么多年用顺手了,新的刀具都没有它锋利、好用。
在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时,黄永华不忘回馈社会,热心公益。1999年,他得知母校大梅溪小学将拆建,带头捐款2000元。2007年底,他给西部贫困灾区捐款。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慷慨解囊;得知一下岗女工生活没有着落,他传授水仙花雕刻技艺,鼓励她开花店。2016年,黄永华还专门为市残联就业中心举办“残疾人水仙花雕刻”培训班,亲自授课,把自己雕刻水仙花的技艺传授给残疾学员。黄永华还先后免费为十多名贫困妇女传授水仙花雕刻、花卉盆栽、鲜切花、室内外绿化等技能,帮助她们走上脱贫致富道路。
“水仙花是漳州的特产,走到哪里,都要为我们的水仙花而骄傲。”为了水仙花推广,尽管腿脚不便,他奔忙着,风风火火,来来去去。以前,他出门,靠一辆手摇的三轮车以及两把20厘米高的竹椅子。现在,陪伴他的是一辆电动三轮车。不过,到了目的地,他还是依靠两把竹椅子,交替着坐在上面、挪动前行。他说,他双脚不行,但他的双手有使不完的劲,他要让水仙花点靓人们的“芬芳生活”。
⊙记者罗培新
实习生庄跃婷 文/图
相关新闻
本网简介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联系我们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801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310450号 闽ICP备05033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