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建武在雕刻
《东坡丝竹图》《渔樵对弈图》《举杯邀明月》《采菊东篱下》《抚琴图》,一系列以古典题材为主题的木雕作品格外引人注目。简练的刀法,最大限度地保留自然的纹理,与人工巧妙融为一体。这是笔者在云霄县莆美镇绥阳路一家木雕工作室见到的情景。昨天,笔者采访了工作室的主人,他就是漳州市非遗木雕传承人、漳州根雕艺术协会会员方建武。
今年58岁的方建武,从事木雕创作40多年。其父亲方成伍是云霄县颇有名气的民间木雕艺人。18岁那年,方建武向父亲学习雕刻技艺,凭借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为他之后木雕技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都说精工出细活,完成一件作品,从构图到雕琢,至少需要2个月以上。你看一下渔夫和樵夫这两个人,眼睛最难刻,一刀刻不好,整个作品就毁了。”说起雕刻,方建武有说不完的话。一年365天,方建武几乎都沉浸在工作室里构思、雕刻。光是凿、雕刀、锯、钻等种类的雕刻工具就有30多件,除了大面积的掏空会使用电钻外,其它的全部坚持手工雕刻,一刀一笔都要小心谨慎。
方建武雕刻的第一步是选材料,要根据图案的大小找无裂缝、光滑平整的樟木,选好料后将图案描绘上去,再进行雕刻。在表达古典题材主题时,方建武更多的是精选樟木。近年来,这些被方建武赋予了生命力的古典题材木雕作品从《围城记》到《开漳序曲》《抚琴图》,从《桃花过渡》到《采菊东篱下》《举杯邀明月》,从《渔樵对弈图》再到《东坡丝竹图》《陈三五娘》,这些作品结构均匀,线条飘逸,生动有致,质朴中透出无限智慧,一雕一琢中无不渗透着创作者对木雕的领悟和感情的情怀。方建武认为,当古典题材木雕作品与生活相融、与传统相接、与时代相恋,那么它就被赋予了生命力,也有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制作木雕很辛苦,需要耐心和细心。”说着,方建武小心翼翼地在木头上雕琢着,一刀一凿,随着手臂的挥动,木屑飞舞,刀与木的碰撞,灵魂与木头的一次次对话,让木头层层镂空,让木头变得灵动,错落有致。方建武通常一站就要几小时。不过,当自己将一块樟木雕琢成精美的艺术品时,他感受到的是无法言喻的充实。
⊙方章雄 方智勇 文/图
相关新闻
本网简介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联系我们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801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310450号 闽ICP备05033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