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海临风文/供图
初遇晓风书屋,是1991年的冬季。那时我刚跟随工厂整体搬迁,从闽西山区来到漳州这座小城。周末逛完新华书店后,带着两周岁的女儿沿着延安北路前往中山公园,走到民主路交叉口,看到了一家门店上写着“晓风书屋”四个大字,因为当时我特别喜欢台湾女作家张晓风,这个与之同名的书店立即就吸引了我,顺道走进去一看,小小的店面干净整洁,里面全是纯文学作品,让我喜出望外。
之后,我便成了晓风书屋忠实的追随者,书屋先后几次搬迁,从最初的旧址搬到水仙花园,后又搬到佳苑名门,再迁往古城府埕,晓风书屋一直是我不定期会前往的地方。几经搬迁,回忆起来还是最喜欢晓风书屋在瑞京路佳苑名门的时候,离我家很近,经常从那经过都会进去逛一逛。那时候店里总会放古典乐曲,除了卖书也卖一些原装正版的CD,入口处有个杂志阅览区,楼上楼下购书区的角落里都有几张休闲凳子,可以坐下来边听音乐边慢慢翻看,沉醉在纯净的书香里。每次从书店出来一般都会买一两本书,结账时总会在封底盖上书屋的印章。女儿从小与我一起逛书店,也成了晓风书屋的忠实顾客,上大学时无论在漳州校区还是厦大本部,校门口的晓风书屋都是她经常光顾的地方。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实体书店的经营越来越困难,晓风书屋迁往府埕古街之后,虽然同样是上下两层,但一楼成了卖咖啡和饮料的茶座,仅剩二楼卖书,购书时不再有悦耳的音乐,而是从楼下飘来阵阵咖啡与点心的香味。起初虽然有点不习惯,但作为一位老顾客,也理解了书屋经营的难处。实体书店要在电子营销时代立于不败之地,唯有以各种经营方式来维持。自从有微信之后,我也关注了晓风书屋的公众号,并积极参与书屋举办的猜谜语及与图书馆联合举办的“你看书我买单”等活动。
上个月去图书馆听讲座时,看到坐在前排的一位女士拿着一本《霍乱时期的爱情》在翻看,我知道那是当月晓风书屋举办读书会要讨论的一本书。一问,那位女士正是晓风读书会的群主,攀谈之下得知我是晓风书屋的老顾客,立即把我拉进读书会。我说群里我一个人都不认识,她说没关系,大家刚开始都是不认识的,但都是晓风书屋的追随者,都是共同的爱书人。加入这个读书群之后,发现这是一个很具正能量也很活跃的群,将近两百个人,每天都有人在群里讨论,话题都是关于读书、音乐、人文历史,有时也谈论美食,没有广告推销,没有点赞拉票。群里成员有本市著名作家、文化名人,也有图书馆馆长、书屋老板、企事业单位的员工;既有我这样已经退休的老人家,也有很多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还有部分爱看书的中学生。群主Apple tree非常称职,每天都会查看聊天内容,若发现个别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讨论问题时不懂尊重他人,她会提出警告,警告不听的她会把他删除出群,以保证这个读书群里始终保持相互学习交流又愉快向上的氛围。
相关新闻
本网简介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联系我们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801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310450号 闽ICP备05033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