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正加班加点雕刻华安玉鼎,以便按时交货。”2月8日,永昌工艺的陈志波师傅带着两名玉雕师正在忙碌着。春节过后,回乡过节的石雕师傅们又都相继返回华安,为一块块精美的华安玉原石“点活生命”。
如今,在当地政府的正确引导下,在外来雕刻师的倾情加盟下,华安共拥有高级工艺师和高级雕刻师600多人,他们来自河南、江西、湖南等全国各地,开发出观赏石、高级石板材、工艺品和保健日用品等四大系列、上千种的华安玉产品,在国内外的玉石大赛中获奖上千次,产品热销海内外。
玉雕师傅陈志波——
从打工仔到老板
“华安玉矿石质地坚硬,形状不一,雕刻讲究因势利导,开雕前要依循石料的走势和色彩,巧做布局,做出审时度势的艺术设计。”拿到原石后,陈志波经常思索许久才下手开雕,在他的店里,堆放着为客户订做好的“太白醉酒”、“福禄寿”等作品。
今年38岁的陈志波是湖南人,从事石雕行业已有20余年。1996年,他与妻子吴玉红一起从厦门来到华安,成为华安早期引进的雕刻师之一。2005年,陈志波租了一间店面和一处厂房,自己当老板,开起经营华安玉工艺品店。
“来华安15年了,生活早已融入这里,华安已经成为我的‘第二故乡’。”现在,陈志波一家每年几乎仅在春节回老家一趟,更多时候是湖南的亲朋好友来华安看望他们。
“想当初,我们师兄弟8人刚来的时候,一个月工资才1000多元。而今我都自己开店当老板了,妻子帮忙看店,女儿、儿子都在这里上学。我带着两个师傅制作工艺品,闲暇之余就带着家人到华安周边游玩,日子倒也自在。”一路走来,陈志波颇感欣慰。
“上世纪90年代,华安工艺品店只有一两家,精雕刻几乎没有。”作为玉雕工艺品,华安玉雕刻难度很大,小件的需要数天,大件则需要数月,甚至数年,像浮雕、镂雕、立体雕、巧雕等各种技术要求全面,简单的加工不仅体现不出其应有的价值,反而浪费原材料。
精湛的石雕技艺为陈志波赢得了市场,客户慕名而来。“我们的客户来自全国各地,包括北京、上海、喀什、江浙一带,也有境外的。现在我们担心的不是没有客户群,而是担心提供不出精品。”陈志波一边用木箱打包一件寄往武汉的100多公斤的玉雕大象,一边说。
“我们也经常到外地交流,前段时间我们才到莆田工艺美术城参观学习。”主动走出去为陈志波赢得了许多外地客户。短短一个多小时的访谈,已来过数拨客人,有浙江的、有漳州本地的、也有一些老客户。
华安玉加工业在起步发展过程中,企业纷纷向全国各大玉石加工区网罗雕刻人才和工艺大师,陈志波等人的到来,为早期华安玉雕刻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相关新闻
本网简介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联系我们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801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310450号 闽ICP备05033713号